日據時期 北投法藏寺
北投法藏寺

北投法藏寺,日治時代為新北投曹洞宗布教所,由妙吉法師等創立於1928年,今為北投地區著名佛寺。位於北投溫泉路的小山腰上,廟區建於陡坡上,四處風光十分宜人。

法藏寺建築採圓門圓柱,柱下有對刻工精美的小石獅,大雄寶殿分上下兩層,上層供奉著高數丈金身趺坐的本師釋迦牟尼佛。從寺前遠眺,淡水河下游平原盡在眼底,展望良好。法藏寺山門有偈題曰:「法界圓融,翠竹黃花無非般若藏經方廣,青山綠水盡是禪機」頗能襯托法藏寺在山中的寫照。

法藏寺的另一個難得的因緣是與東初老人間的關係。釋東初(1908年9月22日-1977年12月15日),俗姓范,法名鐙朗,法號東初,江蘇泰縣人,為近代著名的佛教禪宗大師,繼承曹洞宗法脈,被尊稱為東初老人,東初長老。

東初老人於1920年江蘇觀音庵靜禪老和尚披剃,1929年於寶華山受具足戒,1934年自太虛大師創辦的廈門閩南佛學院畢業,1935年於鎮江焦山定慧寺,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,繼承曹洞宗法脈,東初老人1949年抵台,同時將中國佛教會招牌遷帶來台,擔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;同年假北投法藏寺創辦《人生雜誌》。1950年閉關閱藏於北投法藏寺,為期3年。1955年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,作為推展佛教文化、教育等弘法利生之基地;先後影印《大正大藏經》,創辦《佛教文化》季刊,每年舉辦冬令賑濟。1967年應中華學術院之聘,任該院佛學研究所顧問。1977年12月15日,無疾坐化,世壽七十一。

東老以太虛大師逝後的佛教改革事業追隨者為職志,畢生推行佛教文化、護國衛教,是法鼓山聖嚴法師與慈光山聖開法師的入門師父。現今的法鼓山,便是由東初老人創建的「農禪寺」與「中華佛教文化館」發展而來。

北投法藏寺
  • 創建年代:日昭和年間3年 (1928年)
  • 地址:臺北市北投區溫泉路156號
  • 交通:可搭公車230,至禪園站下車。然後步行約3分鐘抵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