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湯 北投文化

“此地有溫泉,浴之氣爽然;蕩胸忘俗慮,酣夢傲神仙。身凈如無物,心澄別有天;松濤應一醉,風咏邁前賢。” 這首 《北投雜咏》 道盡了 “泡湯” 的享受。

在台灣豐富的溫泉地區中,北部的大屯火山系可說是全島溫泉密度最高的地區,其中北投溫泉為著名的溫泉地。北投溫泉是唯一採公共供水系統,利用共同井聯合供水方式供應用戶,收取水費的經營模式。目前北投溫泉的源泉主要來自地熱谷及龍鳳谷。

北投溫泉在溫泉資源方面,主要區分為白磺泉、青磺泉及鐵磺泉三種,白磺泉分布於十八分大磺嘴,泉溫約45度,色呈白,屬弱酸性;青磺泉分布在地熱谷一帶,泉溫約85度,屬酸性硫酸鹽泉,青綠色半透明狀,不可飲用;鐵磺泉分布於雙重溪溪谷,水含鐵質呈淡紅褐色,屬中性碳酸泉。

溫泉浴療在生理上可以使肌肉放鬆、增加結締組織的伸展性及抗發炎作用。在心靈上可透過溫泉、自然環境、溫泉文化、及人與人間的交流產生療效。因此溫泉浴療具有治療及遊憩的雙重意義,強調的是生理及心理整合的效益理論。

泡溫泉是種相當費體力的運動,注意不要流失過多水分。剛入池時,溫度不要太高,約在攝氏37度左右,等適應水溫後,再轉入攝氏40度高溫的水池,待泡到身體有點流汗時,就需起身,讓風把身體吹涼後再入熱池,等身上感到流汗時,就起來下冷水池,泡冷水泡到身體感到發熱就需立即起身。這時,可做做擴胸運動,讓身體覺得體溫降低時,再入熱池浸泡,約五分鐘,整套浴程就算完成。這套泡湯法可使身體排出不需要的酸性物質,加強新陳代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