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治初期,日本台灣守備軍醫部長藤田嗣章看上北投溫泉的療效。在大正初年(1910年代) 由他主導興建「台北陸軍衛戍療養院北投分院」。日俄戰爭之際,日軍自遼東半島送來大量傷兵到北投療傷,意外發現地熱谷與北投溪中存有治癒功能的放射性物質。因此,讓北投溫泉一時聲名大噪。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,此處成為治療軍中精神病患的總醫院,原稱「國軍八一八醫院」,近年改名為「國軍北投醫院」。
今日的國軍北投醫院,早已興建新興大樓。而日治時期所建的建築,建築物順著山坡等高線配置,前後數列並排,但現只保存當時為入口及行政部門的第一棟。建築物是屬於典型的「內地移植型」,將日本建築直接移植過來。但有依照台灣的氣候稍作改良。加設走廊、加高台基和增設雨淋板,加強防曬和防潮的功能。
因為位於醫院內,再加上北投醫院是精神科醫院,多半的民眾都不知道有古蹟在內。因此,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的保存較為完善,2012年開始動工維修。